“未來已經到來,只是尚未流行?!边^去10年,當美國科幻作家威廉·吉布森的這番話,頻繁出現在中國互聯網大廠“廠長”的演講中時,可能鮮有人意識到,“未來”會以如此快的方式,加速“沖”入中國制造業的現實中來。
在上海,我們走進一家“黑燈工廠”。沒有光,生產線卻日夜不歇。這樣的全球頂級工廠,中國已有50多家,占全球總數的三分之一。
在寧波,我們采訪了一家做八音盒的企業?,F在,它是中國新材料領域的隱形冠軍。
在蘇州,我們來到一座納米城。從零起步,經過10多年積淀,納米概念在這里轉化為全球最大的納米技術應用產業綜合社區。
這些變化是如何發生的?對于正致力于推進新型工業化的四川而言,又有哪些啟示意義?
過去一個月,四川日報全媒體聯合經濟和信息化廳,深入省內外制造業分布較為密集的10座城市——上海、寧波、合肥、深圳、佛山、蘇州、襄陽、攀枝花、德陽、成都,采訪當地傳統產業、特色產業、新興產業中的代表性企業和園區,對話政府相關部門和智庫專家,求解制造業轉型、畝均論英雄、產業新賽道等問題密碼。
無論是代表全球智能制造和數字化最高水平的“燈塔工廠”,還是走在前列、勇立潮頭的“燈塔城市”,它們的發展邏輯、創新軌跡無不指向新型工業化。
新型工業化,新在哪里?今日起,四川日報全媒體推出《工業“燈塔”十城行》全媒系列報道,請跟隨這些報道一同開啟十城問道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