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科技創新為產業“建圈強鏈”深度賦能
長征七號遙六運載火箭搭載著天舟五號貨運飛船順利升空過程中,出現了不少“成都造”的身影。其中,貨運保障分系統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七研究院(航天科技七院)抓總研制;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研究所(十所)為天舟五號飛船及火箭搭建測控通信系統……
事實上,成都圍繞科技創新持續發力,不僅深度參與類似“國之重器”重大項目,也在重點產業建圈強鏈方面深度賦能,助力成都高質量發展,讓這個超大型城市的經濟更具韌性和爆發潛力。
成都自2021年底提出“建圈強鏈”以來,確定了20個重點產業鏈,14條制造業產業鏈,包括新型顯示、集成電路、軌道交通等先進制造業均取得值得稱贊的成績,其中集成電路產業規模在2020年已達到1220億元,位居全國第五,人工智能產業規模也已達到約200億元。
產業鏈是以區域內有優勢的企業為鏈核,帶動其他企業發展形成的鏈條。在經濟運行的現實中,通常是以市場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產品關聯性強的優勢產品、優勢企業為核心,以產品、技術聯系為紐帶,使優勢產品、優勢企業上下延伸、前后聯系,形成產業鏈條。
在實施建圈強鏈行動以來,成都正在建成更加細分,更加精細,同時科技含量更高的產業鏈條,同時通過聚焦產業細分領域,由市領導擔任鏈長,協同產業鏈補鏈強鏈延鏈,加強鏈主企業專項培育,構建“鏈主企業+領軍人才+產業基金+中介機構+公共平臺”產業生態體系,從源頭注入科技活力,由一而貫穿鏈條始終。
《科創板日報》企業數據庫顯示,截至目前,成都A股上市企業總數達到112家。其中科創板上市企業16家,從全國城市科創板上市企業總數看,成都位列第六。在成都的建圈強鏈行動中,圍繞重點產業鏈領域企業,成都支持相關龍頭企業上市,支持企業沖刺世界500強和中國500強。
成都圍繞科技創新方面持續發力,培育、引導更多科技創新企業在科創板上市。成功登陸科創板上市企業,增大研發投入,持續科技創新,并逐漸成為鏈主企業,深度賦能產業鏈發展。
在工業無人機產業鏈,成都縱橫自動化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縱橫股份”),中航(成都)無人機系統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航無人機”)作為鏈主企業,深度賦能產業,正進一步擴大成都在工業無人機產業鏈方面的比較優勢。
在新型顯示產業鏈,成功登陸科創板的成都極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極米科技”);
在新型材料產業鏈,科創板上市企業中自環??萍脊煞萦邢薰荆ㄒ韵潞喎Q“中自環保”)等,深度參與產業上下游,助力成都高質量發展。
2015年,無人機企業縱橫股份在國內率先發布并量產垂直起降固定翼工業無人機,將“垂直起降固定翼無人機”這一新類別納入了工業無人機的范疇,深刻改變了傳統作業方式。在縱橫股份近600人的員工之中,研發人員占比近30%,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占比40%,大多數來自于清華大學、西北工業大學、電子科技大學等知名院校。
如今,縱橫股份目前已成長為國內規模領先、具有自主核心技術的無人機企業,整體處于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掌握了無人機總體氣動、結構材料、飛控航電、任務載荷、動力系統等關鍵領域的核心技術。
極米科技專注于智能投影和激光電視領域,集設計、研發、制造、銷售和服務于一身。在智能投影領域開創了多項引領行業的創新技術,截至2022年1月,極米收獲國際大獎共43項(包括紅點獎、iF獎、GoodDesignAward、IDEA獎、CES最佳創新獎)。
極米還打破了外資品牌對中國投影機市場十幾載的壟斷,全球知名市場調研機構IDC發布的《IDC 2018年第三季度中國投影機市場跟蹤報告》顯示,2018年前三季度,極米科技以40萬臺的出貨量位居第一,這是國產品牌在中國投影機市場首次超越國際巨頭愛普生和索尼,終結了外資品牌在中國市場稱霸15年的局面。
中航無人機則專注于大型固定翼長航時無人機系統成體系、多場景、全壽命的整體解決方案,主要從事無人機系統的設計研發、生產制造等,服務國家安全與科技創新;中自環保則是一家集技術、研發、生產、銷售、服務于一體的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并入選四川省優秀院士(專家)工作站名單。其申請專利100件(含國際PCT發明專利申請8件,其中授權2件)。
對已經成功登陸科創板的企業而言,以往數十年的科技創新積淀,在成為建圈強鏈企業后,圍繞科技創新持續發力,既打開了企業自身發展新的增長空間,也為產業建圈強鏈提供戰略支持,助力城市高質量發展。
持續科技政企雙向聯動
培育企業發展壯大反哺產業建圈強鏈
事實上
產業鏈的發展離不開要素供給
而城市為產業賦能
也需要揚長避短
把長項做極致
“天生一對”和“成功配對”之間
也隔著很長的路要走
而科技之于成都,其實是根基深厚且很有些緣分的。不管是電子科大、川大等高校提供穩定的人才輸送;還是中科院、光電所、成飛10所等高能級科學研究院提供足夠的科研底氣;早在2020年,成都便已誕生了一個萬億級產業——電子信息產業,作為世界500強比較青睞的城市,科技巨頭英特爾全球最大的芯片封裝測試中心之一落地成都,同時其“高端測試技術”也通過成都引入中國。
當科技要素已經積累得足夠深厚,將他們轉化為實打實的發展潛力,也就成為順勢而為。在這一點上,不僅是政府方面為企業提供足夠的幫助,成都的科技企業同樣順應著產業發展的浪潮,攜手共建具有競爭實力的高質量產業鏈條。
今年6月,成都2022年度成都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十大典型案例評選活動中,市科技局報送的“構建‘科創通’平臺探索信用利企的實踐”以總分第一名的成績成功入圍,并在11月8日舉行的入圍案例第二輪現場演示環節中進行了現場展示。
為破解科技型中小企業“增信、增貸”及其他融資難題,幫助科技型中小企業建立“首信”,獲得銀行、投資機構等持續關注和支持,市科技局不斷完善科研誠信體系建設,依托“科創通”平臺,將全市科技創新生態鏈條上的人才、企業、高校、科研機構、資本等創新資源有效串聯。
目前,成都已形成“一套科技金融制度+一個科技金融服務平臺+一批科技金融產品+一個科技金融工作專班”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并重點打造“科創貸”“科創投”等科技金融服務產品。“科創通”平臺現已匯聚近4萬家科技型企業(團隊)、954家服務機構。舉辦上千場“菁蓉匯”科技金融對接活動,促進成果轉化和校企地合作等項目2778項。“科創貸”累計幫助2799家企業獲得7621筆,219.79億元純信用貸款;其中,2021年新推出的“人才貸”“成果貸”“研發貸”等信用貸款產品,已累計放款1271筆,放款金額53.88億元。
“科創投”累計投資項目213個,其中包括藥易購、天微電子等122個成都本土項目,總投資額26.57億元??萍冀鹑谫x能科技創新,培育、引導大批高新技術企業、準獨角獸企業快速發展壯大,并逐漸成為產業建圈強鏈的“生力軍”。
已經成長為鏈主企業的縱橫股份常務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李小燕說,“公司創業之初就選擇落戶成都高新區,在創新創業的十年時間里,享受到了源源不斷的產業扶持政策和城市發展紅利,從入駐園區、享受政策補貼,到場地擴張、人才吸引、品牌推廣,給予了我們很大的扶持,既有政策、又有溫度。”
成都市科技局作為引領城市科技創新發展的重要部門,在發掘、培育、扶持科技型企業方面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在縱橫股份的成長過程中,獲得科技局研發準備金制度獎勵項目、重點新產品研發補貼、重大科技創新項目、戰略新興產品研發補貼等各項獎勵政策。此外,雙方正合力打造一個基于5G網聯無人機的智慧空管技術研究與應用示范項目,項目計劃總投入5000萬元,市科技局提供資金支持600萬,預計完成時間為2022年12月。
據了解,項目由縱橫股份與聯合中國民用航空總局第二研究所、中國移動(成都)產業研究院等單位共同推動實施,計劃重點突破一系列關鍵技術,探索形成一批行業標準,并基于項目技術攻關成果,率先在國內形成基于5G網聯無人機的智慧空管示范運行場景。
鏈主企業獲得增量擴張,就能帶動鏈屬企業更好地發展。作為國內工業無人機的產業中心之一,目前成都無人機上下游企業超過100家,在復合材料、零部件加工、傳感器等方面均可實現快速對接。在幫助鏈主企業增效的同時,成都科技局也積極發掘優質鏈屬企業,使他們有望成長為新的鏈主,從而實現產業鏈不斷強鏈。
成都時代星光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時代星光”)作為無人機產業的鏈屬企業,同時也是一家主打主營無人機系統、通信指揮車、無線圖傳、新材料制造等業務的高新技術企業。其耗資上億元開發的全球首套“戰狼S200 空天地一體化AI指控系統”全系列產品填補了中國“車載智能無人機”的技術空白,將全面解決當今工業無人機在實戰應用中的使用復雜、攜帶不便、通信困難等痛點問題。
時代星光有關負責人向媒體表示,近幾年通過科技局推薦、受理的科研項目補助資金近百萬元,成都有關方面也曾幫助引薦航空航天領域人才。作為鏈屬企業,時代星光希望通過努力成為成都人工智能產業“鏈主”企業,反哺成都在工業無人機領域更上一層。
政企雙向“聯動”,在科技創新方面持續發力,為產業鏈賦能的情況,在成都實施建圈強鏈行動后已愈加明顯??v橫股份表示,作為首批次成都市工業人機產業鏈鏈主企業,將充分發揮鏈主企業的優勢,加快關鍵核心技術的創新和突破、人才匯聚和平臺建設,讓工業無人機產業成為成都市“產業創新科技新名片”。
而其他產業鏈也正在行動中......
賦能產業提振經濟
科技創新為區域發展注入新勢能
隨著成都在科技創新方面的持續發力
不只是賦能產業建圈強鏈
同時也為區域經濟發展
注入新的發展動能
11月16日,第十屆中國(綿陽)科技城國際科技博覽會(科博會)在四川綿陽舉行,西部(成都)科學城也攜天府實驗室、一眾創新平臺、科技企業集結亮相。成都科技展區【包含西部(成都)科學城展區和成都高新區展區(位于四川國省高新區展區)】,總面積近800平方米,重點展示具有成都科技創新特色的高能級創新平臺14家,具有成都科技創新硬實力的科技型企業14家,具有前沿性、實用性的優秀科技成果近80項。
其中天府實驗室作為成都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部署,由成都市科技局推動運行,自2021年正式揭牌以來,已從“零的突破”變為“組團出道”,在科博會總展示了多項最新的科研轉化成果。
如基于人工智能的無人化森林防火監控報警智能感知系統,利用先進的人工智能算法,可以實現高精度智能識別,并在秒級內提供精準定位以及前往路線導航,具有精度高、全天候、識別廣、全自動、定位準、適應強等諸多優勢。
據天府興隆湖實驗室科研項目經理黃其力博士介紹,目前實驗室已與華中科技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高校的知名教授團隊緊密合作,圍繞光通信器件、人工智能與感知、光學裝備方向的尖端科技開展項目孵化。
實際上,自2021年末成都首次提出“建圈強鏈”以來,隨著鏈長制、鏈主企業、產業圖譜等關鍵詞相繼出現,成都的建圈強鏈也更加具有針對性,更加聚焦細分產業,而建圈強鏈,也已成為成都各級部門推進產業發展的重要抓手。
日前,成都市舉行了市委工作會議,各區縣均提出將全力以赴拼經濟抓項目,著力提升現代產業體系區域帶動力和發展競爭力。如——
天府新區將開工電磁驅動聚變、跨尺度矢量光場等大科學裝置和重大項目,確保中科院光電所科學城園區等建成投用;
成都高新區將推進清水河高新產業走廊、未來科技城片區、交子金融商圈3個重點片區項目集群建設,推動京東方、奕斯偉等重大項目落地;
成都高新區將推進清水河高新產業走廊、未來科技城片區、交子金融商圈3個重點片區項目集群建設,推動京東方、奕斯偉等重大項目落地;
而科技局將在科技領域不斷提升對產業的賦能及與產業的融合。如加快打造戰略科技力量、大力培育高精尖特企業、推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強化區域科技創新合作、優化完善創新創業生態等多個方面“多管齊下”,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戰略支撐。
實際上,自成都實施建圈強鏈行動以來,通過各部門及企業的協同發力,1-10月份,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6%,五大先進制造業合計增長3.0%,其中,電子信息產業增長9.6%;裝備制造產業增長3.4%;醫藥健康產業增長2.4%;綠色食品產業增長3.8%??萍紕撔鲁掷m發力,為產業“建圈強鏈”深度賦能,助力成都高質量發展,也讓成都這個超大型城市的經濟更具韌性和爆發潛力。